观点:欧洲可以通过超越其他所有国家来引领合法的人工智能的发展

25次阅读
没有评论

法律科技平台 Bryter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Michael Grupp 认为,欧洲的监管方式可以使其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全球优势

观点:欧洲可以通过超越其他所有国家来引领合法的人工智能的发展

还记得电影 《躲避球》 吗?那个教练让队员们跑过一条繁忙高速公路的滑稽场景?逻辑是:“如果你能躲避交通,你就能躲避球。”

欧洲对人工智能的态度类似:如果你能在我们的规则迷宫中生存下来,你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下来。

与欧洲公司谈论人工智能时,他们很少以“它能做什么?”作为开场白,而是叹息一声问道:“我们可以用这个吗?” 

对大多数行业来说,这会扼杀创造力,但法律专业人士却能在监管沼泽中蓬勃发展。欧洲的监管沼泽即将成为其竞争的护城河。

悖论:官僚主义成为火箭燃料

人工智能监管的复杂性并未减缓法律科技的发展。仅在 2024 年,人工智能法律科技初创公司就吸引了近 22 亿美元的 投资,约占法律相关初创公司融资总额的 79%。

普遍的观点认为,监管会扼杀创新。但在欧洲,法律 AI 领域的情况恰恰相反,部分原因是该行业已经深陷合规泥潭,部分原因是欧洲以外的国家都不愿处理这一混乱局面。

无论你喜欢与否,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(GDPR)已成为隐私立法事实上的蓝图,自 2018 年以来塑造了欧洲的法律、商业惯例和数字贸易规范。它 影响了 更广泛的数据隐私政策,从巴西的 LGPD 和中国的 PIPL,到日本和印度的框架,甚至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、弗吉尼亚州和科罗拉多州 等州的立法。欧盟制定的全球规范越多,其建立的合法人工智能系统就越显得“准备出口”。

在这种背景下,监管 变成了 一种产品,因为欧洲律师们出售的正是其他人都畏惧的规则。如果你的人工智能工具能够根据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(GDPR)审查合同、进行尽职调查或识别数据保护风险,那么它们就能在任何地方做到。因此,法律职业标准、保密性和特权都受到了繁文缛节的保护。

超越法学硕士

市场也在不断学习。根据 Axiom 2025 年的 报告,66% 的法律机构正处于人工智能成熟度的“发展”阶段:团队在日益活跃的使用中测试概念验证。只有 21% 的机构声称自己处于“成熟”阶段,积极地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客户工作,并积极拓展其范围和用途。

事务所开始意识到,通用的法学硕士不足以达到人工智能的成熟度,针对特定的、陈旧的内部流程量身定制的产品至关重要。对于个人组织和一般事实调查等简单任务,通用法学硕士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。但在合规压力下,由于必须处理复杂的工作流程,同时确保数据完全私密,通用法学硕士就显得力不从心了。如果律师使用效率低下的通用法学硕士,他们该如何向客户解释他们的计费工时——这可是事务所每小时 500 美元到 1500 美元不等的收入支柱——的合理性呢?

法律行业蓬勃发展,依赖于精心策划的数据集、严格的监管措施以及令人麻木的精准度。在严格治理的框架下,打造强大的、“设计合规”的法律人工智能才是唯一的运营之道。监管的重重障碍确保公司绝不会走捷径,哪怕这条捷径只是直线行走。

久经沙场的技术

那么,欧洲在发展法律人工智能方面比竞争对手有哪些优势? 

第一:对技术的信任是建立在一个巨大的游乐场之上,它被超过 6000 页的立法文本所包围。除了《人工智能法案》之外,欧盟于 2024 年 12 月生效的《通用产品安全条例》(GPSR)也涵盖了许多人工智能产品,尽管其主要关注的是实体产品。在欧盟,确保全面的用户安全至关重要。

高标准听起来或许高尚,但之所以能维持,是因为欧盟的法律法规往往会吓跑那些不务正业的初创企业(以及一些认真的公司),或是该领域的不法分子。重视合规性的客户会为那些带有“我们挺过了布鲁塞尔!”荣誉徽章的工具支付额外费用。

第二:欧盟的《人工智能法案》强制企业从第一天起就优先考虑其竞争壁垒,使其拥有强大的防御能力。该法案致力于制定法规,识别高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,并为通用人工智能模型制定特殊规定。它区分了仅协助律师的人工智能系统(风险有限)和影响司法公正的人工智能系统(风险较高)。

第三:数据规则虽然是人工智能工程师每天头疼的问题,但却将隐私变成了一个卖点。GDPR 的“隐私设计”原则对于在欧盟以外开展业务的公司来说令人望而生畏。但在欧盟内部,企业在产品上市时就已经踏入了泥潭。

欧洲的“监管优先”模式或许会成为全球范本,也可能成为警示。只有时间才能证明,这种穿越繁忙高速公路的 “躲避球” 逻辑究竟是其成功的关键,还是一种荒谬的通行仪式。最终,美国和亚洲或许会任由欧洲去制定繁琐的规范,然后照搬其中的精华,避免麻烦。

然而,尽管世界其他国家视繁文缛节为祸,欧洲的法律界却将其视为一条竞争之路。在全球竞争中,欧洲的优势或许并非源于拥有最顶尖的技术,而在于拥有能够经受住欧盟“死在训练中,活在竞争中”这一独特理念的技术。

正文完
 0
评论(没有评论)